前几天四川省医保局给医药圈带来提振信心的好消息:禁止药店售卖非药品的行为缺少法律依据,要求取消相关限制,允许零售药店按照工商部门注册的登记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。
但在3月27日央视财经频道《经济半小时》就曝光一起药店违规刷医保,而且是黑龙江的医保卡在海南药店里买日用品,真是如过山车般高潮迭起。
随后,包括人民日报、法制日报在内的官方媒体纷纷发声评论:严管医保资金,甚至全国药店一刀切的实行药店禁售非药品。
人民日报时评:加大监管和 处罚
人民日报发表题为《医保卡岂能变成“购物卡”》的时评。时评指出,医保卡变身购物卡、消费卡甚至套现,是一个老现象、老问题,现实中却屡禁不绝。这与医保定点机构多、监管难度大有关,也与医保个人账户使用管理息息相关。
一个巴掌拍不响,医保卡之所以会变身购物卡,也和参保人员的认知有关系。
时评认为,应严格执法,加大司法介入力度和处罚力度,强化定点退出机制,并用技术手段加强对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监控。同时,医保还应提高管理水平,将按项目付费的方式变成多种类的混合支付方式,利用谈判、协议、契约的手段,从事后审核把关变成事前事中监管,从机构监管变成服务行为监管。
法制日报评论:可以考虑一刀切地禁止任何药店摆放、销售非药品
除了参保人员对累积在医保卡里的钱的错误使用,法制日报的评论文章更是指出,“毫不客气地说,骗取医保资金的始作俑者,是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药店。”
评论文章进一步指出,表面上看,“患者”是套取医保资金者,而诱导、怂恿“患者”购买非药品的药店才是罪魁祸首和最大获利者。可以说,没有药店的行为,就不可能有患者的套取行为。
最终,该评论文章提出,对于药店违规行为,除依法追回被骗取的医保资金并处以罚款外,还有必要吊销涉案药店的执照,将其清理出社会保险服务市场。此外,还应完善监管措施,做好源头治理,可以考虑一刀切地禁止任何药店摆放、销售非药品,通过监控设备等掌握药店的进货和销货情况,利用大数据技术筛查可疑行为,强制药店实行产品扫码、资金结算、发票开具一体化,对违规者实行行业禁入。
黑龙江省今日发文,立即开展全省查处行动
在央视报道里涉及到的部分监管机构已开始行动,三亚已让涉事医保药店全部停业整顿,并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大排查。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也紧急出台文件,对全省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开展专项检查。反应速度不可谓不迅速。
检查内容包括:
(一)医疗服务情况。2017年以来定点医药机构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及医疗费用情况,重点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冒名顶替、虚开项目、串换项目、分解住院和定点零售药店串换项目、 协助串换现金等违规行为。
(二)违规查处情况。2017 年以来经办机构对欺诈套取医保基金行为处理情况,对违规行为线索举报的查处情况。
(三)内部管理情况。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管理制度、医保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备、政策培训、财务管理、信息系统建设、执业场所等情况。
可以预见的是,全国范围内的专项查处行动已为时不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