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8日,发改委低价药政策出台,一石激起千层浪,现在,各省低价药目录陆续出台中。低价药目录的推行,对当前医药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?笔者就此整理一些看法,仅供参考:
一、对基药目录的影响
低价药目录的出台,对现行的基药采购制度,是一项重大的冲击。现在,有了低价基药、低价非基药,非低价基药。低价非基药要享受基药的制度优待,其实是变相扩充了现行的基药目录。
按照发改委要求,各省需在7月1日前公布本省低价药目录。随着各省不同幅度的增补出台,整个低价药目录体系成型,并且与基药高度重叠,势必让基药目录甚为尴尬,下一步可能让管理层纠结的问题是:基药目录何处何从?
二、对医疗机构采购制度的影响
1、发改委倾向:生产企业与医院直接议价采购,以弥补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导致低价药消失的不足。低价药目录发布后,安徽率先修改招标采购方案:列入低价药品清单,经济技术标入围后直接挂网,由医疗机构自行采购。安徽模式很有可能全国推广。
2、卫计委倾向,将低价药采购分为两部分:
1)基层仍集中采购集中支付:由省级药品采购机构汇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需求,实行集中采购,集中支付货款。
2)公立医院低价药自主采购:公立医院使用的常用低价药品,由医院直接与挂网生产企业议定成交、及时结算。
3、未来走向:
近年来,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出现低价药消失、降价效果不明显、部分品种品牌垄断等问题,深为业界诟病,也是今年的两会焦点。发改委主导的交易所模式挂网自主采购,可能会成为未来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主导模式。
三、对临床用药的影响
1)公立医院
当前公立医院用药其实是比较扭曲和不正常的,已经形成了一条脱离药物经济学的用药规则,同时制度层面对临床过度治疗的制约措施是缺失的。在天然的趋利导向和内部考核下,医院和医生都会更多地使用高价药。
部分低价药之所以在医疗机构消失,除了本身利润微薄外,拿不出费用开展临床推广,以至于不能适应临床用药规则,才是深层次的原因。
低价药不等于低毛利药,低价药目录打开调价空间后,之前的低价高毛利品种势必在临床更加活跃,而低价低毛利品种只是获得了毛利正常化的机会,其在公立医院的临床推广,仍将充满艰辛。
总体而言,笔者认为,单一的低价药目录,对公立医院现有用药格局的影响,不会太大。
2)基层医疗
在基药时代,基层医疗机构只能配备使用基本药物,现在,低价目录非基药,也可以有机会进入基层使用。这对低价药目录内的非基药是重大利好,同时,意味着之前的基药品种增加了竞争对手,基药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。
四、对药品零售的影响
低价药目录品种的毛利空间打开后,药店有了更多积极性,会一定程度增加低价药品种上柜,改善陈列。由于医疗机构零差率,药店会和以前销售基药一样,选择不同与医疗机构的品规上柜销售,以免影响价格形象。
低价药目录品种毛利空间虽然打开,但相比药店高毛品种,差价依然甚大,药店不可能为低价药目录品种特别倾斜,还是会更多的考虑客单价和客单利润,以单盒价为主标准整体布局产品价格带。
目录发布后,低价药目录品种在零售药店的销售份额未必会增长太多,但药店经销低价药获得更多毛利肯定是可期的了。
一些临床必须、用量少的超低价药品种,价格回归打开后,仍不足以推动临床增加使用,“全城求药”现象仍会发生。医药电商会成为这类品种的一个重要零售渠道。
五、对消费者的影响
站在消费者角度,低价药目录其实是“待涨价药目录”,所以目录出来后,笔者一些非药界朋友感叹“又要涨价了”,更多的是给负评。
我们看到,低价药目录内的品种,大部分是需长期服用的普药,未来价格整体提升,对消费者而言确实是不小的负担增加。
六、对生产企业的影响
低价药目录发布后,相关企业起初都是一片欢腾,虽然有些企业有些品种在考虑退出低价药目录,但挤破头想抢进各省增补目录的还是多数。发改委目录发布后,上市公司嘉应制药12个目录内品种率先涨价,最高涨幅高达60%。但是大部分药企尚在观望之中。
笔者认为,未来药企采取的行动会分三种情形:
1)“雪藏”低价药果断“重出江湖”
被招标招死、市场覆盖率低的部分“雪藏”低价药,会理直气壮的涨价后“重出江湖”,顾忌不多。
2)毛利尚可的非独家低价药以观望为主
大家会盯住非独家的大品牌,品牌涨我跟进,品牌不涨我观望。大品牌此时也很纠结,涨意味着毛利提升,但也意味着给对手以机会,销量下降风险增大。只有在对销量增长有较大把握时,品牌非独家才会启动涨价。
3)独家低价药蠢蠢欲动
发改委目录共用101个独家品种(中药68个、西药33个),独家低价药对比非独家,顾忌少很多。如果以医院销售为主的独家低价药,涨价的决策应该是很轻松的。其销量增加的核心是医生,涨价意味着利润提升,同时也可能意味着有更多临床推广投入。
以OTC销售为主的独家低价药,特别是毛利还不错的独家低价药,就没那么容易做涨价决策了。OTC涨价有三个坎:分利坎、维价坎、消费者坎。首先,涨多少,怎么分利,你得考虑竞品、一二级商业、终端;其次,你必须控货,做终端维价,在OTC压货模式通行的时代,这个坎很难跨过;最后,你还得做通消费者,涨得不好,影响品牌形象,等于把消费者拱手送给了竞争对手。
总体而言,笔者认为独家低价药,未来涨价的冲动要远高于非独家。如无政府约谈,下半年独家低价药启动涨价,会是主线条。(作者张准微信50353041 千金药业OTC产品经理,欢迎讨论)